重拾生活之翼!独居老人自我效能感提升与康复支持个案服务 社工案例计划
更新时间:2025-06-11 14:17:11 点击量:
近年来,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当一位老人因疾病或意外失去自理能力时,不仅身体功能受限,心理状态也会受到严重影响。今天,我们将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,探讨如何帮助独居老人提升自我效能感,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。
马某是一位80岁的独居老人,因脑梗导致半身不遂,生活自理能力下降。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,她感到无助和绝望,甚至认为自己“成了废人”。她的子女虽孝顺,但因工作繁忙无法全天候照顾,于是聘请了护工。然而,即使有了护工的照顾,马某的心理状态并未得到改善,情绪低落影响了她的康复进程。
L社区社工室在接到转介后,决定介入,为马某提供专业服务。社工首先通过入户探访与马某建立了信任关系,深入了解了她的身体状况、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系统。随后,社工运用了活动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,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计划,帮助马某逐步恢复身体功能,提升自我效能感。
在第一阶段,社工的主要目标是与马某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,并全面了解她的基本情况。通过亲切的交谈和耐心的倾听,社工让马某感受到了被尊重和理解。社工还与马某一起制定了初步的服务计划,增强了她的参与感和主动性。
进入第二阶段,社工开始关注马某的心理状态。通过回顾康复进展、分享美好经历和进行心理疏导,社工帮助马某缓解了自卑和沮丧情绪,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。社工还为马某准备了一份小礼物——手工风铃,寓意着康复过程中的美好和希望。
在第三阶段,社工着重提升马某的自我效能感和康复信心。通过协助康复训练、鼓励日常活动以及记录康复过程,马某的身体功能得到了显著恢复,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改善。她不仅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,还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期望。
到了第四阶段,社工的目标是巩固前期介入的成果,帮助马某重新融入社区生活。通过邀请她参加社区活动、拓展社交圈以及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,马某的社会支持系统得到了增强,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显著提升。
经过数次个案探访,马某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都有了明显改善。她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,心理状态也得到了显著调整,不再自感“成废人”,而是积极面对康复过程。
这一案例的成功,不仅体现了社会工作在促进老年人康复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,也为其他类似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。通过运用活动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,社工帮助马某提升自我效能感,改善了心理状态。同时,持续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,及时调整服务策略,也是确保介入效果的关键。
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,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,整合多方资源,提供全面的支持。通过真诚的态度、专业的服务和持续的关怀,帮助更多的老人重拾生活的希望和信心。
你是否也有过帮助独居老人的经历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和感受,让我们一起为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贡献力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